固定岗科研人员

霍永恒

霍永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先后入选国家青年特聘专家、上海市特聘专家等。2006.07于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01于中科院半导体所获博士学位。2011.02-2015.03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和材料研究所(IFW Dresden)工作,先后任博士后(IFW Scholarship)和分子束外延实验室负责人(Scientist)。2015.04-2016.06在奥地利林茨大学任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er),负责搭建III/V分子束外延系统。2016.07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多年专注于量子信息材料、器件及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首次实现了基态为轻空穴的半导体量子点,可直接发射纠缠光子对的(001)GaAs量子点,以及用于可调谐电泵浦高速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的量子光源材料。基于其制备的量子点样品还目前保持着最高的纠缠保真度记录,以及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综合性能最优的记录已在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PRB,APL等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国家和省市项目多项。

李杨

李杨,1991年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先后于2011年、2016在在中国科学技术学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和卫星量子通信实验研究。

徐凭

徐凭,女,1987年7月出生。2006 年6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2 年7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多光子量子纠缠方向的实验性研究。所参与的实验工作发表于Nature (1篇)、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Photonics (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篇)、Physical Review A (1篇)等国际学术期刊。

曹原

曹原,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自由空间量子信息方面的实验研究,尤其在以空间量子光干涉为主要技术手段的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在包括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Nature、Science、PNAS、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a等在内的国际权威学术 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0 余篇,高被引论文 4 篇,论文总计被 SCI 他引 3700 余次。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并评为优秀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委员,量子密码国际会议 Qcrypt2021 & 2022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等。

梁福田

梁福田博士,201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后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一期博士后工作,目前为该校副研究员。 主攻科研方向有①超导量子计算机电子学设计,②模拟ASIC芯片设计。对超导量子计算机方案中电子学设备的需求及工作原理有深入研究,带队研发了超导量子计算操作所需要的电子学原型设备并成功取代国外专用设备,满足了中国首台线上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需求。

蔡文奇

受教育经历:
2005/08-201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博士
2001/05-2005/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本科
研究工作经历:
2010/07-2012/08,华为科技有限公司
2012/08-2014/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博士后
2014/12-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自由空间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并且具备丰富的科学工程研发经验。

廖胜凯

廖胜凯,男,1983年7月出生于湖南,中国科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远距离自由空间和星地量子通信的研究。2005年7月获中国科大学士学位,2010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电路与系统博士学位。从2010年至今在中国科大从事研究工作。曾参与环境1B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等项目,主持完成系列空间载荷终端研制,完成国际首次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验、53km自由空间白天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星地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等。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被ScienceNews、CNN、BBC等国外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十大亮点,获2018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纽科姆•克利夫兰(团队)奖,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者),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