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志,男,1976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彭承志自从事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来,始终围绕着量子信源、传输通道以及探测这三个核心问题,将光纤、自由空间两种不同信道的量子通信实验与传统光学技术进行了融合和交叉研究,在实用化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和基于纠缠的量子通信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已经在 Nature (1 篇), NaturePhotonics (3 篇), Nature Physics (1 篇), PNAS (1 篇), Physics Reports (1 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 篇)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 47 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含共同)18 篇。2012 年关于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成果,入选了 Nature 杂志 2012 年度十大科技亮点(Features of the Year);2013 年利用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解决量子黑客隐患的成果,入选了美国物理学会 Physics 杂志 2013 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一项重大进展(Highlightsof the Year);研究成果 2010 年、 2012 年两次入选了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了科技部组织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除了在学术界取得了一定影响,研究成果还在如国庆 60 周年阅兵、新华社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等场合进行了示范应用,迈出了走向实用化的第一步,吸引了政府、银行、互联网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因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统性工作,推动了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方向发展,申请人获得了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作为项目主力成员之一,申请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完成人)。
2011 年,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立项,彭承志被任命为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将建设包括卫星、光学地面站、光纤城域网三位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包括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等多个科学目标。 申请人正在负责天地一体化实验系统的设计,组织星载量子纠缠源等有效载荷和光学地面站等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 2015 年已完成量子载荷正样飞行产品和三个地面站的研制。 量子卫星已于 2016 年 8 月发射,将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可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实验。
相关新闻
- 中国科大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 “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
- “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 我校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 Chinese Study on Quantum Communication Wins Newcomb Cleveland Prize
-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Physics] Highlights of the Year
-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
- 我校主导完成的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
相关论文
- Scalable Self-Adaptive Synchronous Triggering System in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67, 2148-2154 (2020).
- Long-Distance Free-Space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260503 (2020).
- Demonstration of Adiabatic Variational Quantum Computing with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processo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180501 (2020).
- High-Speed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s. Physical Review X 10, 031030 (2020).
- 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 Nature 582, 501-505 (2020).
-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urpassing the linear rate-transmittance bound. Nature Photonics 14, 422-425 (2020).
- Sensitive linear optical sampling system with femtosecond precision.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91, (2020).
- Single-photon computational 3D imaging at 45 km. Photonics Research 8, 1532 (2020).
- Towards satellite-based quantum-secure time transfer. Nature Physics 16, 848-852 (2020).
- Satellite testing of a gravitationally induced quantum decoherence model. Science 366, 13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