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

9月25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徐集贤、傅尧、彭承志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数并列全国第三。

“科学探索奖”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该奖于2018年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携手杨振宁、潘建伟、施一公、饶毅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旨在通过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集贤教授、傅尧教授斩获“能源环保类”奖项,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彭承志研究员斩获“前沿交叉类”奖项。

徐集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系特任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的研究,在红外量子点光伏和硅基钙铁矿叠层电池等太阳能的全光谱利用方向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2019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傅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领域研究工作,在生物质资源化学利用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 。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9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纪念我们的挚友建道灵教授

We are terribly saddened to learn that our dear friend, Professor Jonathan P. Dowling passed away. Jon has been a renowned pioneer in quantum optics, quantum metrology,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s. With his foresight, Jon was the first one who invented the term and predicted the “quantum technology: the second quantum revolution” in as early as 2003 in his article published i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now.

我校潘建伟教授获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

近日,历史悠久的光学制造企业——德国蔡司公司正式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ZEISS Research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

蔡司公司发布的新闻通稿指出,潘建伟教授作为国际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引领者之一,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先驱性研究使得安全实用的远距离量子密码技术成为可能;同时,他在多光子纠缠和高性能玻色取样等方面的研究,为展示量子计算优越性和实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蔡司研究奖以德国光学家、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蔡司命名,用于表彰在国际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从1990年来,该奖项在世界范围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其中1992、1996、2000、2002年的获奖人Ahmed Zewail、Eric Cornell、Shuji Nakamura、Stefan Hell已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的评委包括:亥姆霍兹协会前主席Jürgen Mlynek,夫琅和费研究所所长Andreas Tünnermann,诺贝尔奖得主Stefan Hell,以及量子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Alain Aspect。

我校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校“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及“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两项成果同时入选。

                                                                   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任何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进行融合的理论工作都遇到极大困难。目前关于如何融合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讨论,模型众多,但都普遍缺乏实验检验。

我校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在太空中开展了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的实验检验,对穿越地球引力场的量子纠缠光子退相干情况进行测试。根据“事件形式”理论模型预言,纠缠光子对在地球引力场中的传播,其关联性会概率性地损失;而依据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所有纠缠光子对将保持纠缠特性。最终,卫星实验检验结果并不支持“事件形式”理论模型的预测,而与标准量子理论一致。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对尝试融合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进行实验检验,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陆朝阳教授获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

2020年2月21日,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2020年度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高性能单光子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quant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on high-performance single-photon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阿道夫隆奖章设立于1940年,是美国光学学会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在国际范围内每年奖励一名在光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今年是该奖章设立80周年,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获得该奖。

 

“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团队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1月16日上午,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校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褚家如教授团队参与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研究集体”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获奖代表授奖。

“”

“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为我校潘建伟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我校彭承志研究员;主要完成者包括陈宇翱、朱振才、舒嵘、张强、周依林、印娟、任继刚、廖胜凯、张亮、姜晓军、黄永梅、陈腾云、陈凯、刘乃乐、朱长飞、龚海梅、龚建村。

量子计算与模拟研究团队获中国科大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

1月5日上午,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颁奖仪式,表彰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第十二届平凡基金-教育奖和教代会优秀提案奖的获得者。校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为获奖者颁奖。

“”

会上,罗喜胜副校长宣读了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表彰文件并介绍了获奖人和团队在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兴安教授、路军岭教授、薛天教授、傅尧教授和薛永泉教授、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团队荣获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

陆朝阳教授获“仁科芳雄亚洲奖”

2019年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来自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资深教授出席。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表彰他在“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single photons)。

仁科纪念基金会是为纪念“日本近代物理之父”仁科芳雄而设立的。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学的开拓者,培养出了以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多名物理学家,创立的学派先后有九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基金会颁发的“仁科芳雄纪念奖”是日本物理学界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奖项。2012年,基金会新设立“仁科芳雄亚洲奖”,以奖励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在物理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一名,获博士学位未满15年的青年物理学者可被提名推荐。

我校陆朝阳教授获“黄昆物理奖”

2019年9月19日-22日,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秋季学术会议在郑州大学举行。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2018—2019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其中,我校物理学院陆朝阳教授获“黄昆物理奖”,同获奖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同时,在这个大会上,我校物理学院赵政国院士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杜江峰院士、陈仙辉院士当选为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