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岗科研人员

郁司夏

郁司夏,男,1973年5月生于湖北,1997年获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量子信息理论研究,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Phys. Rev. Lett. (10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引用 820次(Web of Knowledge 10/12/2015)。

包小辉

200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冷原子量子存储、量子中继与量子互联网、以及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实现经由50公里光纤传输的存储器间纠缠;实现三个原子系综间的量子纠缠;实现百毫秒高效率量子存储器;利用里德堡阻塞效应制备多个激发态并观测到HOM干涉效应,进而产生半确定性光与原子纠缠;在系综量子存储器内实现单量子水平自旋回波等。已在包括Nature (1篇)、Nature Physics (2篇)、Nature Photonics (5篇)、PNAS (1篇)、Physics Reports (1篇)、Phys. Rev. Lett. (12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多个科研项目。曾获得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海外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事业奖”等荣誉。指导过的学生有多人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荣誉。

张强

张强,男,1979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至201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日本信息情报所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2011年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2013年入选首批青年973首席科学家,2017年获日内瓦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2018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现任国际量子密码年会大会主席、国际电联(ITU)“面向网络的量子信息技术焦点组”主席、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英国物理学会New Journal of Physics高级顾问组成员(Senior Advisory Panel)和Quantum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为量子密码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核心器件研制和时间频率传输。已在包括现代物理评论(1篇),自然(4篇),自然子刊 (11篇)、物理评论快报(28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论文90余篇,被他引6000余次。作为主要研究者成果1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重要进展,3次入选全国十大科技进展。

彭承志

彭承志,男,197610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和助理教授,2009年至今在中国科大工作。

邓友金

邓友金教授本科及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于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H.W.J. Bloete教授。随后分别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导师A.D. Sokal教授)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导师潘建伟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起加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10年至2015年任UMass Amherst兼职助理教授,2016年至2019年任兼职教授 (adjunct professor)。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蒙特卡洛方法、相变及临界现象理论、和量子模拟理论。迄今(2021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包括PRL、PRX、NSR、Nature及子刊、Science共计30余篇,还包括约90篇NPB及PR系列文章。研究获得973项目、基金委面上等的资助。

陆朝阳

陆朝阳,198212月出生浙江东阳,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安徽省政协常委,上海市青联副主席。

陈腾云

陈腾云,1978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研究部负责研发光纤量子密码系统,建成世界首个“量子电话网”,光纤量子密码系统用于多个量子密码网络建设,包括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城域网和“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年度重大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Nature, Nature Photonics各2篇,Phys.Rev. Lett 12篇,Phys.Rev.X 2篇。Google学术引用次数达4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一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张军

张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 2002年、2007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博士学位,2007年8月至2011年1月在瑞士日内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月起引进回国工作,2016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量子通信、单光子探测及应用、量子随机数、量子激光雷达等方向的研究。实现InGaAs/InP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提出并实现新型高速单光子探测门控方法,解决了单光子探测器工作频率的瓶颈问题;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板级集成、单片集成读出电路的实用化1.25 GHz单光子探测器,并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中得到规模化部署,为干线的开通运行提供核心器件支撑;针对量子激光雷达、多光子纠缠与量子中继等系统的需求,研制低噪声近红外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超高效率硅单光子探测器等关键器件;提出并实现基于激光相位波动的超高速量子随机数产生方案;通过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优化实时后处理,实现了迄今最快的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

陈凯

陈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侯伯宇教授,于西北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德国波恩大学做洪堡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主要从事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1篇),Nature Photonics(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11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论文被他引3000余次,H因子22。曾获得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者,排名第10),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