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岗科研人员

陈帅

陈帅,男,197511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技术创新研究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赵博

赵博,男,1979年生于辽宁省东港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7年考入中国科大,在中国科大取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5年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7月取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海德堡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9年11月-2012年5月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担任教授。长期从事冷原子量子存储、里徳堡原子和极性分子领域的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提出基于双光子干涉的量子中继器方案;首次实现了毫秒量级的量子存储;首次实现了参量下转换纠缠光子与原子系综量子存储的量子接口, 首次实现高效长寿命的量子存储,提出利用里徳堡原子冷却极化分子方案,首次实现可控的态态超冷化学反应等,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和基态分子的Feshbach共振。在Science(1)、Nature (1)、Nature Physics (5)、Nature Photonics (3)、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等杂志上作为主要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共被SCI引用2000余次。

朱晓波

朱晓波,2003年博士毕业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2003年-2008年留所工作,2008年-2013年加入日本NTT基础物性研究所超导量子计算和线路小组。2013年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2016年加入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授。主要从事可扩展超导量子计算的研究。先后创造了超导量子比特最大纠缠数目纪录。以一作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苑震生

苑震生,男,1976年7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1998 年6月获中国科大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07月获中国科大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后、洪堡学者、高级研究员及项目共同负责人,2011年至今任中国科大教授。主要从事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处理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2篇)、Science(1篇),Nature子刊(5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6篇)、Phys. Reports (1篇)、PNAS (1篇)、Physical Review A (10篇)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总引用3000多次(google scholar)。成果先后入选2007和2008年度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入选2008年欧洲物理学会年度重大物理学进展。曾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课题、目前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超冷原子光晶格中的量子模拟”(2016/06-2021/05)。